笔趣阁小说网 > 逍遥江山 > 2884章:江山从来多美景

2884章:江山从来多美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1852铁血中华宰执天下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 www.biquge3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振与一干锦衣卫赶往乾清宫,哪儿早已站满了得到消息赶来的大臣,黑压压的一片不少还争论不休,场面竟没有半分的悲愤的意思,反而显得很热闹。

    王振看得好笑,张太皇太后生前也算是风光无限了,洪武二十八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封皇太子妃。明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被称为大明第一位皇太后。宣宗皇帝仁慈孝顺,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时海内安宁祥泰,宣宗对母亲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有所进献,即便是微小物品,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两宫慈孝天下皆知,宣德三年张氏出游西苑,皇后、皇妃在旁侍候,宣宗也亲自扶着车陪母亲登万岁山,并且奉酒拜寿,又过了一年后,张氏前往长、献二陵拜谒,献诗颁德。宣宗亲自配带弓箭,骑马在前引导,到达河桥时,又下马扶车。京畿百姓都夹道拜观,陵旁老幼也欢呼拜迎,那情景较之昔日的女皇武则天不想多让,祖宗的规矩早就被她坏得一干二净,只不过是当时宣宗是明君,大臣多是敢怒不敢言吧了。

    如今可好,这人才刚死,就没人理会了,人情冷暖可想而知了。

    王振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这几年王振的权势一日高过一日,小皇帝对他的依赖也是一日高过一日,但凡是大事总少不了王振的影子,若是碰上一日两日没来,非但小皇帝不适应,便是大臣们也不适应。

    王振走到小皇帝身旁对着端坐的小皇帝低语了几声,一直神色紧张的小皇帝顿时放松了不少,冲着王振颔了颔首道:“一切有劳先生了。”

    王振道:“皇上说笑了,这都是奴婢该做的。”

    站在百官首位的杨峥瞥一眼王振,眼看着小皇帝对他言听计从的模样,心头微微叹了声,没了张太皇太后的约束,王振算是正是走向了权势的巅峰了,自己要面临的压力只怕更大了。

    这会儿群臣争论了一番,礼部尚书胡滢率先走了上前,抱拳道:”启奏皇上,礼部会同文武百官议上大行太皇太后尊谥词已议好……?”

    小皇帝看了看王振,见后者颔了颔首,便道:“念!”

    胡滢应答了声,上前一步,朗声道:“太皇太后正位璇宫俪宸极之尊,永世有辞彤管表壼仪之备。故刑家正国,化理攸关而考行,易名情文宜协鸿,称肇锡惠问遹宣。

    恭惟大行太皇太后轩耀炳灵,坤舆毓瑞,伣天著范式,膺淑哲之求配。帝承休克奉,神灵之统温惠靖庄之度,迪于厥躬敏勤节俭之规,施于有政章明。妇顺祗事慈欢,执馈称觞俨家人之礼,扶桐荐盎襄圣孝之隆,毗励精之治以迨观成。即清燕之闲而勤儆戒,赈饥饷士时分掖帑之馀,宥直褒忠数赞转圜之听。御韣惠周而本枝衍庆,承祧计重而七鬯宣劳,历选前摹畴如具媺。佐皇猷者四纪日月,参荣布王化于天下,寰阻溢颂顾方永。长秋之御,乃俄栖少广之真,轸閟景于瑶斋。帝咨令德扬芳辉于宝册,邦有彝章。臣等祗奉明纶博稽旧典,惟孝以兼万善允嗣徽音,惟端以荐专称用昭节惠佥,言既叶显,号宜崇请。谥曰孝端皇后。臣等拜手稽首谨议上命,谥文著司礼监官捧进。”

    胡滢话音刚落,立即就有礼部官员上前宣读丧礼一切事宜,大意是太皇太后崩遗诰内外文武群臣曰吾自洪武中配,仁宗皇帝三十余年为未亡人十有八年今命止,此得全归以从先帝于地下足矣。允惟国家重事存没在念,皇帝聪明孝敬仁厚刚果尔内外,文武群臣宜尽诚辅导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军民者,祖宗之军民,惟爱人为保国之本惟施仁为爱人之道。尔群臣咸佐皇帝敦行仁政,各秉廉公忠诚勤慎不懈,庶几克济宫中庶务悉取皇太后处分诸后妃家并须遵奉,皇祖训戒不许干预国政吾素无德及下身没之后丧服悉遵,仁宗皇帝遗诏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哭临三日即止君臣皆同不得故违,皇帝宜念万机之重,群臣当共慰勉毋得过哀成服三日后即听政。天地、宗庙、社稷之祭不可以卑废,尊及百神之祀皆循常勿停,宗室诸王藩屏为重毋輙离本国但遣人进香不必送葬。诸子先有君命召者,君命为重。仍听赴京在外大小文武衙门并免进香中外臣民之家并勿禁音乐嫁娶悉遵行之勿违。这种规矩算是最大的,差不多赶上皇上了,因按照皇帝丧礼规定,首先要根据大行皇帝的遗诏,由礼部会同内阁或翰林院官集议,也称“部议”。如永乐二十二年,成祖崩于榆木川,遗诏一遵太祖遗制。然后向嗣皇帝进《大行皇帝丧礼仪注》,嗣皇帝审定后依礼施行。亲王、世子、郡王、王妃、世子妃、郡王妃、公主等哭尽哀,行五拜三叩头礼。第四天起皆服斩衰二十月。凡视事,都要素服,乌纱帽黑角带。回到府中依旧斩衰服,百日内停音乐、嫁娶、祭祀。在京文武百官闻丧后,换上素服,戴上乌纱帽和黑角带。第二天起至思善门外哭,行五拜三叩头礼,不饮酒食肉,宿歇在本衙署。第四天起衰服,再赴思善门外朝夕哭临三天,又朝临十天等等,除此之外,凡入朝及视事,都要穿戴白布、纱帽、垂带、素服、腰经、麻鞋。退朝回家仍要衰服。过了二十七日,仍要素服,戴鸟纱帽和黑角带,直至满二十七个月。文武百官的命妇,从第四天起,每天清晨由西华门入,哭临三天,服麻布大袖圆领长衫和麻布盖头,去掉金银首饰。满二十七日方可释服。听选办事官也必须服衰服,监生吏典僧道须服素服。从成服日起,赴顺天初丧哭临规定:京城百日之内停音乐、祭祀。婚嫁,官停百日,军民停一月。军民素服,妇女素服不妆饰,俱二十七日。京师从闻丧日起,寺观各鸣钟三万杵,禁屠宰四十九日。京外文武百官闻丧日起,都要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行四拜礼,跪听讣告,举哀,再行四拜礼。宿歇本衙府,不饮酒食肉,三天后衰服率下属就本署设香案哭临三日,又朝临十日。其命妇去金银首饰,素服举哀三天。二十七日除服。军民百日之内停音乐、祭祀。男女嫁娶,官停百日,军民停一月等等,规矩不少算,这种规矩就连当年马皇后、徐皇后都不曾有,也算是死后荣光无限了,诸大人对张太皇太后还是有些感情的,这位老人家历经五朝,难得是秉承了马皇后、徐皇后的贤明,平日里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仁宗死后,每遇军国大事,宣宗都禀明母后再决定。张氏也常询问宣宗处理朝政的情况,并经常提示宣宗,注意体恤百姓疾苦。由于张氏在朝廷政务的处理上,倚重忠实正派的大臣,协调君臣之间关系,限制内宫对朝廷政事的干预,王振虽猖狂,但因她老人家在才不敢太过放肆,否则以小皇帝对王振的信任,内阁又毫无作为的情况下,朝政早就乱了,这么一想,赞美之语自是不言而喻了。

    接下来的几篇赞词多是千篇一律的言语,多是皇后父母是谁,小的时候怎么样,长大了是如何婚配的,长大后家庭关系怎么样,与周围的人是如何相处,在皇帝的身边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去世的时候当时的情况怎么样。都记录的十分清楚,像一篇简短的人物传记。这些东西众人早已见怪不怪了,勉强听了几篇,各自该干什么干什么的,礼部官儿似也知道小皇帝与群臣对这种千篇一律的赞美之语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赞美之余不忘提起她老人家的功劳,多半是站在皇帝的立场来说这位皇后,说这位皇后是谁的未亡人,去世前当时的皇帝是如何的英明神武,对这位皇后是如何敬孝道。能简单则简单。

    好不容易念完了上百篇的赞词,百官才松了一口气,接下来按照丧礼的规矩来便可完事了。说是规矩去其实也不少,朝廷会在闻丧次日为始,辍朝不鸣钟鼓。文武百官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诣思善门桥南哭临。毕退于金水桥南候。上素服御西角门,百官行奉慰礼。退于本衙门宿歇不饮酒食肉。次日同一。成服日为始上黑冠素服十日,十日后亦浅色服俱西角门视朝,文武百官十日内俱布帽素服经带朝参,十日后乌纱帽黑角带素服通前二十七日后,上常服奉天门视朝,百官浅色衣,鸣钟鼓鸣鞭如常,这就说在未来的一个月里,百官都得过点苦日子。

    眼看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小皇帝也松了一口气,正要站起身来,忽听得一个声音道:“皇上奴婢觉得这事儿还有些不妥之处。”

    声音不大,却足够响亮。

    小皇帝与杨峥等人循声望去,却见说话之人竟是王振。

    小皇帝显然也没想到王振会说话,被对方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大跳,好在这些年也算是见过了大世面,很快便镇定了下来,仰着脖子问道:“何处不妥?”

    百官也是这个意思,尤其是胡滢,这事儿事关礼部的名声,他做礼部尚书差不多三十年了,还被人挑出任何的毛病来,若非小皇帝开口,他差点没冲上去,他是五朝老臣,位高权重,自是不惧王振。

    王振似没看到胡滢杀人的目光,一字一字的道:“谥号!”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是恶谥,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后期君主,如陈叔宝等等,这种规矩从周朝就开始了,但还没定性,等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这位雄才伟略的帝王,议定以“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嬴政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三世等等。

    汉代时期恢复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汉字:汉文帝刘恒“谥号”全名为孝文皇帝,萧何谥为文终侯。

    等到大唐开始,帝王都以大谥以满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从女皇帝武则天开始,打破了皇帝一、二、三字谥号的旧例,她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时追谥丈夫唐高宗李治为“天皇大帝”,达四字。武则天称帝后,又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谥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尊号的累加也影响了谥号的累加,自唐高宗以后,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在四个字以上。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到了后来则是各种都有,并不局限与一个字眼儿上。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字数逐渐增加,例天宝十三年,玄宗李隆基决定将先帝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如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后各代皇帝的谥号,一般都偏长.